小尾巴
超級低調寶藏的賞秋地
比起新疆,比起內蒙
這里人少的多,還更易達
深藏著最精華的秦嶺秋色
而風景之外的漢中
還真的很好吃
麻麻辣辣,碳水滿足
頗有“天府之國”的韻味
微信掃一掃
這個坐落在南北交接線上的賞秋自駕天花板,兼具了北方的絢麗多彩,和南方的柔和婉約。
每年十月下,中國最美的賞秋地,不在別處,就在秦嶺。
秦嶺太大了,也太磅礴了,它是中華大地南北分界線,它是華夏文明的龍脈,它是古老傳說的發(fā)源地......
如果你沒太多時間,又想一睹秦嶺風采,一定不要錯過下面這座城市,它藏著秦嶺最美的森林、河流與草甸。
位于陜西西南部的它,卻被譽為“小江南”,在歷史更是被稱為“天府之國”。
只因這里自古就宜居舒適,光自然環(huán)境在陜西省就是數一數二的,山水如詩,漢水蜿蜒而過,孕育著千年的文化。
還包攬了秦嶺最精華的地段,高山、森林、溪谷、田園、牧場,秋天染成一幅色彩斑斕的油畫。
多條數百公里的山路環(huán)線,像巨龍般盤旋在畫卷之上,公路旅行在這里成為一種真實的享受,美的不輸獨庫!
最美的鄉(xiāng)村公路、最原生態(tài)的高山牧場、最浪漫的秋色,都藏在這座城。
而秦嶺深處,還坐落著許多遠離世俗喧囂的村落,日出而作日落而息,在秋天則美成了童話場景。
蜿蜒而過的漢水,流過漢臺遺址、褒斜古道,皆是這座城池深厚底蘊的見證。
如今這座城,早已與秦嶺融為一體,默默守護著千年的文化與萬年的風景,守護著秦漢的咽喉,承載著綿延不絕的歲月。
秦嶺阻隔了北方的寒流,讓這里適宜居住,又因更靠近四川,在飲食、語言上和“印象中”的陜西猶如兩個世界。
這里的菜系小吃更接近“川渝胃”,麻辣鮮香,碳水多到爆炸!
頗具川味的城市,家家戶戶都不缺油辣子罐罐,鮮到叫,辣到跳。
一口紅油鮮香的麻辣雞,一口香辣嫩滑的黃辣丁,一碗勁道香辣的梆梆面,還有麻辣面皮...光是想起就讓人咽口水。
早起嗦面皮,中午必點一份麻辣盆盆魚,好吃到皇帝都夸贊。
自古以來,這里的“丙穴嘉魚”便是皇家貢品。水煮,油煎,麻辣,甚至是魚鱗都能做成香酥的,麻辣鮮香一口銷魂。
這里還有著數不清的樸實小吃,一口下去,仿佛帶著鄉(xiāng)愁的音符。
酸香爽口的菜豆腐、香酥可口的核桃饃,還有神仙涼粉,棗糕饃,罐罐茶,花生稀飯……帶著溫吞的柴火氣,熨貼了心和胃。
都說西安好吃,這里也不相上下,還是碳水王國,一次能解鎖N種米面鍋貼。
晨起嗦一碗熱面皮,中午去吃漿水面,夜市的街頭則少不了一碗梆梆面,還有檳豆涼粉,鍋邊油花……扎實的碳水,快活到飛起。
這座城市,就是陜西漢中。
從西安高鐵1h直達,從成都高鐵2h23mins直達!比起新疆,這里很近,比起西藏,這里很易達,秋色卻能相較。
兜里揣上20塊就能在漢中,自在逛吃,物價便宜,日子巴適。
2元一塊核桃饃,5元一碗熱面皮,閑時去走走茶馬古道,探訪遍地古跡,去秦嶺自駕露營,或在老城里慢悠悠逛一天。
不輸九寨、新疆
擁有最精華的秦嶺秋色!
10月底之后,最絢爛、最盛大的秋色就在秦嶺。仿佛顏料染滿了山脈,每一個角落都像是一幅幅油畫。
而漢中,擁有最精華的秦嶺秋色,想看看秦嶺,就來漢中吧。
無需跋山涉水,無需太過舟車勞頓,也無需去熱門景點人擠人,其他地方有的秋色,這里都有!
/ 留壩-太子嶺 /
秦嶺最美的秋天,也許就藏在留壩。而留壩最美的地方,也許就在太子嶺,這是秦嶺的一方凈土。
太子嶺是一段平均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盤山公路。兩邊都是茂密的童話森林,秋日一路都是紅色、金色的林子陪著你。
它像是日劇“小森林”一樣的存在,小小的山城幾千年來一直保留著原本的模樣,被驢友稱為“秦嶺十大驚世美景之首”。
開車路旁即身臨云霧仙境之中,云霧縹緲間,從容俯視群山紅葉,丹樹千林,留壩紅葉的磅礴盛宴便徐徐展現(xiàn)。
連綿數千公里如火的楓葉,如彩霞披落山體,在秋日暖陽的映襯下,顯得更加絢爛迷人!
/ 留壩·高江路 /
誰能想到,這條修建于50年代的備用公路居然在若干年后,陰差陽錯成為一道獨特的景觀,在悄無聲息中美到了全國!
這條公路,是聞名遐邇的“最美山村公路”,秋風將沿路的水杉樹,都染成了金黃與火紅。
道路兩側的山巒,在秋天里像是被大自然打翻了調色盤。各種樹木的葉子交織在一起,紅的似火,黃的像金。
那沿路的水杉樹,成為視線中兩條金色的飄帶,揉碎了無數陽光灑向游人的肩頭!
你也可以下車走走,踩著滿地黃金葉,沉浸在這深秋的絢爛中,體驗自駕帶來的快樂!
/ 留壩-紫柏山 /
紫柏山是秦巴千里棧道的“第一名山”,像是遠離塵囂的凈土。
險峻的山勢上,綠色的林海點綴著樹樹黃葉,還有淡淡的云霧繚繞,宛如《紅樓夢》中的太虛幻境般唯美!
乘坐纜車上山,便可將一片色彩斑斕盡收眼底!漫山遍野的彩林似乎沒有盡頭似的往前蔓延,宛如一幅濃墨重彩的千里畫卷!
山腳下的情人谷最適合休息漫步,木吊橋,木棧道,金黃的松林,大秦嶺在這顯示出溫柔的一面,就像陜西的漢子,既粗獷又俊秀!
好想就這樣,牽你的手,在秋天的童話里,踩著松軟的針林,直到白首!
/ 留壩-獅子溝牧場 /
獅子溝牧場位于紫柏山腳下,是純純原生態(tài)的牧場,原是三國時期諸葛亮六出祁山途中,屯兵養(yǎng)馬的馬場。
如今便成為了牧羊人的寶地,來到像是來到了大草原,秋天的時候草原都變成了金黃,仿佛進入了世外桃源。
與記憶中的草原牧場不同,這里沒有風吹草低見牛羊,卻背靠斑斕的彩山,在山腳下,溫暖的草地上牛羊成群。
這里不光有草原、還有彩林,像是來到阿勒泰一樣。當地人在這里放牛,放羊,哼著獨特的小調,愜意十足!
小木屋升起裊裊炊煙,和著清新的空氣,和煦的陽光,頗有種“詩意田園”的味道!
/ 留壩-張良廟 /
張良廟位于漢中留壩縣,是紀念“漢初三杰”張良的廟宇。
當年張良協(xié)助高祖劉邦登基后,便悄然隱退,來到秦嶺紫柏山隱居,過上了寧靜的隱逸生活。
人們贊譽張良為“中國第一謀士”,大概不僅因為他的卓越智謀,更因為他這份懂得進退的智慧。
踏入張良廟的秋天,首先被那滿眼的金黃所震撼。廟前的銀杏如同身披金甲的衛(wèi)士,在秋風中傲然挺立。
它佇立在廟前,樹齡已有數百年。秋天,銀杏葉由綠轉黃,最終灑落一地金黃,如同鋪上了一層金色的地毯。
廟內的香火繚繞,香客們虔誠地祭拜,祈求平安和智慧,使得這里更添了幾分神秘與莊嚴。
/ 南鄭-黎坪國家森林公園 /
位于大巴山腹地、川陜交界的黎坪,一直以來都被嚴重低估了。這里更加的絢爛多彩,也更加的小眾安靜。
每當紅葉季來臨,這里就迎來了自己的顏值巔峰。
滿樹秋色,萬山紅遍,行走在寧靜的山谷間,水聲與落葉聲交織,演奏出一曲曲秋之奏鳴曲。
黎坪仿佛一處被遺忘的世外桃源,每年10月中下旬,紅葉鋪滿山澗,足足長達兩個月,卻鮮有人領略。
這里擁有很詩意的楓林瀑布。紅葉映襯著瀑布,瀑布中倒映著紅葉,真的美的太過封神了。
幾乎每一處都是風景,真的不輸九寨溝或者光霧山了。宛如一幅絢麗的畫卷徐徐展開,從山巔而下。
/ 南鄭-龍頭山景區(qū) /
在陜西漢中,有一處宛如仙境的所在——龍頭山。常年被云霧纏繞,像是天女輕舞的白色綢緞,從無盡的蒼穹飄落。
秋風輕起,每年十月底,龍頭山的萬千樹葉,被鍍上了色彩。紅、橙、黃、綠、褐、紫,交織成一幅繽紛的畫卷。
云霧在山間繚繞,深深淺淺的色彩相互交織,在薄霧的籠罩下,若隱若現(xiàn),神秘而夢幻。
這里有一條長長的玻璃棧道,走在上面,低頭看腳下是云海,左邊也是懸崖與云海,而右邊是山脈。
碳水寶地稱霸所有食客
一碗熱面皮征服南北
說起碳水王國,陜西一定榜上有名!而身在陜西的漢中,對于碳水的喜愛,更是刻進了基因里的!
熱面皮、肉夾饃、漿水面、檳豆涼粉、梆梆面、核桃饃……玲瓏碳水迷花眼,光聽名字就走不動道。
/ 熱面皮 /
漢中熱面皮,與西北涼皮完全就是兩碼事。它也是最能代表漢中的美食之一。
別看做起來似乎挺簡單的,但米必須得用當地的桂朝米,蒸出來才能光滑筋道,一碗熱面皮就是“南米北面”的集大成者。
淋上的油辣子則是靈魂所在,需得用上好的鳳縣線椒+朝天椒磨成粉狀,再添些芝麻,辣油調香,那股子香辣才帶感,聞著就讓人犯饞。
再配些黃豆芽、土豆絲、黃瓜絲,吸溜一口嗦進嘴里,面皮軟糯彈韌,配菜爽脆可口,裹挾著紅艷艷的辣油,又香又辣又鮮。
推薦店鋪
??
老謝家傳面皮
很受當地人歡迎的一家面皮店,開在偏僻的小巷子里,來吃的都是居民,他家的面皮很是筋道,辣椒應該是炸過的,香氣撲鼻,又不會辣得燒胃。
/ 涼面皮 /
夏天的時候,漢中人更愛吃涼面皮。冰冰涼涼的面皮,在炎熱的夏天,嗦上一口,渾身都舒暢極了。
當地人會把蒸好的面皮,置于通風處降溫。再抹上菜籽油切成細條狀,配上黃豆芽,土豆絲等“墊底兒”,淋上秘制油辣子。
雖然叫作面皮,但其實是南方大米,北方做法,由大米浸泡后磨成米漿,再上籠蒸成潔白柔韌的薄皮片,較之涼皮更為軟糯爽口。
推薦店鋪
??
陳家鋪鎮(zhèn)麻辣香面皮
愛吃辣的首選本地人強烈推薦的鋪鎮(zhèn)香辣面皮,夠麻辣夠帶勁,光看著油辣子就讓人食欲倍增。
搭配店家特制的麻辣醬料,每一口都能感受到面皮的彈性和調料的豐富層次,酸辣開胃。
/ 梆梆面 /
漢中美食,憑借一道獨具特色的梆梆面,贏得了無數食客的心。
在清冷的夜晚、在迷蒙的清晨,一碗熱氣騰騰的梆梆面,配上漢中特有的辣椒油、鳳椒、香菇醬油和明冠醋等調味品,超級暖和!
梆梆面,是很多漢中人的鄉(xiāng)愁。用上等白面精制而成,條寬,但極薄,光滑又富有筋道,湯底通常是酸辣的,帶著微沖的姜味。
好吃的梆梆面,秘訣其實在湯里。以特殊的調料加各類骨頭熬制而成,又添了辣、蔥、姜等,一碗下肚,剛好祛除了夜晚的寒意。
推薦店鋪
??
曉菊梆梆面
他家常年會在飯點時排隊,想吃的小伙伴兒記得早點去。
梆梆面的湯底應該是豬油底的,香氣撲鼻,酸爽可口,還放了些小蝦米提鮮,炸醬面也很好吃,醬味濃郁。
/ 檳豆涼粉 /
能與熱面皮一較高下的,或許只有一碗口感爽滑的檳豆涼粉了,還有著清熱解暑的效用。
用小扁豆制作而成的涼粉,口感綿軟且不失嚼勁,看起來有些像QQ彈彈的果凍。
檳豆涼粉可分為塊狀和糊糊狀,夏天大多吃塊狀,冬天則更愛糊糊狀,把芝麻醬,辣油和涼粉攪拌一起。
吃起來豆香味濃郁,Q彈爽滑,粉軟軟糯糯滑溜溜,醬汁屬于濃稠的那種,真·停不下來。
推薦店鋪
??
英英檳豆涼粉
開了好幾年的涼粉店,他家的辣椒醬秘方真的很絕,香中帶麻,辣而不燥,涼粉也很軟糯,胃口不大的小伙伴兒點一碗小份就好。
/ 漿水面 /
漿水,是西北人身體里流動的美食血統(tǒng)。
而漿水的主流吃法,還在一碗酸爽誘人的漿水面。東到太行山區(qū),西至古城敦煌,南往陜南川北,北到“塞上江南”寧夏,都能看到漿水的身影。
漿水面,其實就是以漿水為湯汁的面食,漿水則是多以芥菜,白菜,芹菜,油菜,蘿卜纓等。在沸水里燙過后,拌上少許生面湯放涼,添入漿水引子腌制而成的。
撈上一碗面條,淋上漿水湯汁,堆上爆炒的漿水臊子,撒一把油潑辣子。
嗦上滿滿一大口,面條的勁道,漿水的酸爽,辣子的香辣,就齊齊在舌尖上跳舞。
推薦店鋪
??
小李面館
位于古漢臺附近的一家小店,招牌就是漿水肉絲面,面條是手搟的,厚實勁道爽滑,漿水微酸清香,入口時的那份酸爽,吃過就會念念不忘。
/ 鍋邊油花子 /
在漢中人的早餐桌上,也少不了鍋邊油花子,當地人也愛管它叫漢中鍋貼,其實有些像是油炸過的大饅頭。
邊油花是不包任何內餡兒的,只在內芯處抹上了些許油、鹽、花椒粉等調料,隨后做成了花卷狀。
當地人還會做成脆和軟兩種,軟的是熟透了就撈出來,綿軟蓬松,吃起來油滋滋的。
脆的則會多炸片刻,待到外層酥脆,內里綿軟,滿滿都是油香和面香。經過水蒸油煎,吃起來特別香脆。
/ 核桃饃 /
來漢中,一定要帶一點核桃饃再回去。隔著遠遠的,就能聞見核桃饃的香氣,一股濃郁的核桃香與麥香交織在一起。
每一顆核桃,都經過精心挑選,飽滿而醇香;每一粒面粉,都源自漢中肥沃的土壤,純正而勁道。
隨便一個核桃饃,都是滿滿的核桃仁,烤的金黃酥脆,熱乎乎的一拿起來就酥的掉渣渣,咬一口滿嘴香。
/ 罐罐茶 /
漢中曾是西北與西南連接的交通要沖,又是古時羌人的祖居之地,于是便有了頗具羌族遺風的罐罐茶。
早在唐代便有了以茶為湯,以茶為食,湯食兼用的習俗,而罐罐茶便是如此,還融入了羌族人喜食豬油,豬臘肉的習慣,在茶湯里添上了臘肉的葷丁。
將煎炒的核桃仁,豆腐,雞蛋,油炸酥食等放在碗中,沖入茶葉,藿香,面粉等熬煮的茶湯,便有了一碗茶香四溢,濃稠黏膩的罐罐茶,還能配上烤黃的饃塊吃。
完美符合“川渝”胃
美食麻辣鮮香,還是吃魚高手
雖然身處于陜西,但漢中的飲食上,偏偏還帶著股“巴蜀味兒”,講究的是夠麻夠辣夠過癮,在吃魚上也很有一套。
/ 菜豆腐 /
菜豆腐不像是一種菜,更像是一種萬物皆可搭配的飲食日常,無論是吃米皮,吃鍋貼,都能來上一碗。
菜豆腐并非是“菜+豆腐”的簡答組合,而是由漿水代替鹵子之稱的豆腐,需要將泡脹的豆子磨成漿,再細細濾去渣,燒開后添入酸漿水形成豆腐。
以酸漿水點出來的豆腐,潔白如玉,綿軟細滑,自帶一股酸香,不似鹵水點制的那般發(fā)澀發(fā)苦。
吃法上也頗有些講究,必得搭配蔥花、香菜、姜末、蒜泥、紅油辣子等拌勻的配菜,趁熱吃上一口,細滑軟嫩,回味清爽。
/ 黃辣丁 /
在漢江與嘉陵江的滋養(yǎng)之下,也讓漢中有了吃不盡的魚蝦,而一道黃辣丁,則是不可不嘗的美食。
既融合了四川的麻辣,又突出了陜南的鮮活,潔白鮮嫩的魚肉,在紅艷艷的辣油鍋里滾上了一圈。
黃辣丁的魚肉鮮嫩得如同豆腐,但又比豆腐多了幾分韌性。每一口都是肉質細嫩,香辣過癮,實在是下飯利器。
/ 麻辣盆盆魚 /
來漢中,必須吃魚!麻辣盆盆魚是必點的招牌,湯底由幾十種香料調配而成。
當一盆麻辣盆盆魚被端上桌時,紅亮的辣椒油如同一片燃燒的火海,既有四川花椒的麻香,又有辣椒的辛辣。
在這一片火紅與椒香之中,鮮嫩的魚肉若隱若現(xiàn),魚肉在麻辣湯中煮制后,充分吸收了湯汁的香味。
夾起一筷子,幾乎不需要過多的咀嚼,便在口中化開。而在魚肉化開的瞬間,麻辣的味道如同洶涌的波濤。
肉質滑嫩而富有彈性,這種鮮與麻辣相互映襯,每一口都能感受到麻辣的層次感!
推薦店鋪
??
金師傅盆盆魚
非常寶藏的小店,不起眼,但生意一到飯點就超級好。店里有三種口味的盆盆魚,麻辣、酸菜、番茄。
/ 麻辣雞 /
漢中寧強的一手麻辣雞,就好吃到叫絕。
雞皮脆嫩,雞肉不柴,入口時又麻又辣,又鮮又香,它還是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選用本地的土雞,輔以大量油辣子,草果、八角、花椒等調味,任整只雞都浸潤在紅油之間,那股子麻辣就滲入了每一絲雞肉里,吃辣愛好者必試!
推薦店鋪
??
王建強麻辣雞
漢中最熱門的麻辣雞店就是他家,可以買整只或是半只,也能按雞翅或雞腿來買。
還有真空方便帶走,雞皮爽脆,很有嚼勁,如果很能吃辣,還能讓他們加麻加辣。
/ 火鍋串串 /
若是恰逢三五好友的相聚時光,那漢中人也會選擇去吃一頓火鍋串串,在飄滿紅油的鍋底里,丟下一把簽子,氣氛也隨之沸騰了起來。
鍋底是完全不輸川渝的熱辣,勾人的麻辣香一陣陣撲來,讓人忍不住猛咽口水。
不拘是什么食材,只需在沸騰的紅油里滾上一圈,就足夠挑動味蕾,吃起來口味麻麻辣辣,根本停不下來。
簽子的種類也很豐富,各色的香菜牛肉,泡椒牛肉,毛都,鴨腸,酥肉,腦花,還有漢中特有的鍋盔……再配上每個店家的秘制蘸料,就一個爽字!
小尾巴
超級低調寶藏的賞秋地
比起新疆,比起內蒙
這里人少的多,還更易達
深藏著最精華的秦嶺秋色
而風景之外的漢中
還真的很好吃
麻麻辣辣,碳水滿足
頗有“天府之國”的韻味
自定義html廣告位